华讯区块链

华讯区块链

淮安市文通中学_淮安区文通中学怎么样

  相传,清代道光皇帝的御先生,大学士汪廷珍,在京中与同僚闲聊。有同僚对汪廷珍说:“传闻你的家乡淮安文风盛行,文人辈出,正好今天闲来无事,你就说些轶闻趣事,给我听听,好吗?”汪廷珍听后,笑着说:“我家乡人喝的是文渠水,吃饭上文楼,登高去爬文通塔”。汪廷珍当年所说的这处几处地方,至今都尚存。另淮安区还有以‘文’字命名的寺庙、书院、桥梁、道路等。

  淮安府文庙

  淮安府文庙位于淮安府儒学之西侧,系庙学合一(即文庙、府学合一),祭拜孔子的场所,为淮安府儒学主要建筑。据乾隆《淮安府志》及光绪《淮安府志》记载,淮安府儒学建筑主要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建筑主要为淮安府儒学、校宿以及署建筑等,中路为淮安府文庙。试院位于府学之西,与其一街相隔。文庙建有戟门三座,均为三开间,戟门东西各建有一门,均称“持敬门”。内为文武官厅,用于祭拜孔子时文武官员休息以及整理衣着之用。又有棂星门三座。门前为泮池,有牌坊一座以及泮宫桥三座,此外还建有高大青砖影壁一座,上书“宫墙数仞”,东西建有红栅,又有二坊,曰“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街东西还各建有牌坊一座,东曰“兴贤”,西曰“毓秀”。内建先师殿(大成殿)面阔五开间,两庑东西各建厢房十四间等等。

淮安市文通中学_淮安区文通中学怎么样

  1946年1月14日,驻淮城的华中分局在文庙大成殿,召开华中解放区工农青妇民兵代表大会。

  文渠

  文渠是贯通淮安三城(旧城、夹城、新城)的一条河流。文渠原为淮安城内的通水沟渠,最初名为“市河”,即城市里的河流,文渠还另有“城河”、“玉带河”之称。“淮郡三城向资灌输,兴文文渠导其源,市河涧河宣其流”,“为民间食用所赖,文风所系”,淮郡“人文蔚起,士气民风,蒸蒸日上”。故士宦民众称之为“文渠”。自清光绪戊申年(1908),淮安三城的河渠通称为“文渠”。文渠的渠首闸名兴文闸(又名矶心闸)。

  文渠的桥虽然没有历代文人墨客对其咏诗作对的千古绝句,挥毫泼墨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传世佳作。但从文渠部分的桥名中就可彰显出淮安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如小校场附近的文澜桥、锅铁巷尾的文汇桥、县西街上的文寿桥、勺湖中的文通桥、兴文街上的兴文桥。

  文津书院

  文津书院是淮安钞关办的一所学校,淮关办学是有传统的。有记载淮关办的第一所学校是翁公书院,是康熙15年(1676),淮关监督翁英所办,在运河东岸。乾隆元年(1736),制陶大师唐英任淮关监督,辟出翁公祠的东屋搞起一个义学来。又过淮安市文通中学了60多年,嘉庆四年(1799),新任淮关监督是阿克当阿,是满洲正白旗人,字厚庵。到任后立即将唐英办的义学整理起来。将义学校搬到爱莲亭遗址即观音庵来,并升格为书院。因为观音庵旁有河有桥,因而便取名为文津书院。淮安市文通中学他仿照官办书院之例,聘请名师主讲,招收山阳、清河县学生员和童生在内肄读,每名月发给膏火银,定期授课,按月考核。文津书院为地方培养淮安市文通中学了一批人才。嘉庆七年(1802),探花礼部尚书山阳李宗肪就曾在其中读过书。嘉庆10年(1805),新的淮关监督是李如枚,他继承了他的前任事业,对文津书院名钟爱有加。认为书院寄居观音庵不合适,“有其名,尚无其实”,“旋相于里之巽方,得地一亩”,便“捐俸采购关署东南魁星阁外地址,建造书院一所”。文津书院旧址在淮安生态新城,里运河东堤的枚皋路大桥身底。

  文津桥

  淮安钞关旧址上尚存的旗杆基座南侧,里运河东堤迎水面,原有一条小河的取水口,这条小河称之“文津河”。(流经已拆迁了的原淮城镇板闸村源头组境内,该地段已规划建设中国漕运城景区),因文津河的取水口在该村民小组区域范围,村民小组故称“源头组”。而河上架设的小桥,因在文津书院附近,便将桥命名为“文津桥”。

  《淮关小志》载程禹山《文津柳枝词》一首,题为《怀李怡庵》,诗云:“一树垂杨一树烟,文津桥畔水涓涓。几人更说桓司马,潦倒春风又一年。”

  文通寺

  佛教寺院,建于明代,遗址在今文通中学校园内。毁于日本鬼子占领淮城时,为防御抗日将士攻城之用,日本鬼子将文通寺建筑拆除,砖瓦木料用于构筑碉堡工事,从此文通寺荡然无存,遗址上仅剩供奉佛像之用的一塔。

  文通塔

  位于古城西北隅勺湖公园内,西临运河。原名尊胜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高44米,13层。明崇祯二年(1629)重修时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为文通塔,此后又曾多次重修。清康熙八年(1668)郯城大地震时,文通塔仅余2层,后来重建时只修了7层。现塔系砖结构,无梁柱,高23米,七层八角,外形为黄身青檐。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楼

  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位于河下古镇花巷,同萧湖中的曲香楼隔水相望。登临文楼,观赏湖光水色,顿觉幽雅神怡,常为文人学士聚会之所,故由此得名曰“文楼”。

  当初,文楼厨师陈海仙为招揽南北过客商旅生意、改进烹饪技艺、将汆汤酵面包、改成尽汤馅水调面汤包、创制的文楼蟹黄汤包鲜美异常、别具一格、于道光年间,便闻名于世。民间便谚云:轻轻提、慢慢移、先吸汤、后吃皮。

  如今,古色古香的文楼饭店,已成为古镇内一处靓丽的人文景点,是外地游客必到之处。而流传有多年缘于文楼的“大小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的对联,下半句至今无人能对上。淮安还留有“文楼汤包吃得—等不得”的歇后语。

  文府路

  位于丽正书院旧址北侧(今楚州中学南校区),文渠真武桥东南隅,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东接翔宇大道,西连府学东街,是南门大街中段贯穿东西,进出城内的通道。(章来福)

淮安市文通中学_淮安区文通中学怎么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Copyright www.xzhswgyxx.com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