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区块链

华讯区块链

刘蔓_刘蔓青

  当我们接下这个方案时才真正感到中医院设计的创新何其艰难,面对诸多优秀的中医院案例我们一筹莫展,一度陷入了思路的困境。于是我们再次回到起点,重新梳理文化,希望能有所突破。最后我们选择了排除法,强迫自己的思想隔离一些雷同的形式。这个过程十分痛苦,当我们关上一扇扇思路大门的时候,新的创意也逐渐开始渐渐清晰起来。该项目能够获得中国医院建设匠心奖,我及我的团队备感荣幸,感谢组委会授予我们这次殊荣,让我更加明白,匠心设计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责任。一路走来,感谢所有人对我的帮助与支持,刘蔓你们的批评与鼓励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刘蔓

  面对众多“同质化”的中医院设计,重庆市大足中医院综合大楼室内设计的主创团队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采用了“排除法”,创新运用了“悬壶济世”的主题,从入口开始贯穿主题,把名医馆与图书馆合二为一,巧做地面设计,运用造像元素、竹编工艺突显地域特色,创造出了新的历史记忆。

  项目名称:重庆市大足中医院综合大楼室内设计

  建筑面积:55954.89㎡

  建筑规模:600 张床位

  建设时间:2015 年 12 月~ 2016 年 12 月

  设计团队:刘蔓、刘宇、李烨、梁艳、李露琴、王亮

  方案形成过程

  * 医院的目标地位——创造新的历史记忆

  大足中医院希望把世界文化遗产的北山文化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中医经典文化相融合,通过新大楼的室内设计,把属于中华文化的“大医精诚”传递给大众,创造中医院新的历史记忆。

一层大厅

刘蔓_刘蔓青

  * 主创团队思路——“排除”“突破”“叙事”

  近年来,全国的中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拔地而起,设计师不断在传统中医文化浩瀚的海洋中寻找创作源泉,从建筑形式到十大名医的塑造、从百草园到太极广场的打造、从传统民族医药到民间偏方等,都成为刘蔓他们创作的思路来源。

  面对这些老生常谈的设计思路,主创团队再次回到起点,把几千年的中医文化进行重新梳理,希望能有所突破。首先,他们排除了中式建筑基本构建的形式,比如花窗、斗拱、雀替、木梁等,这意味着项目从建筑形式上很难与中国风格产生联想,室内空间又是建筑的主体,中医院的环境效果该如何渲染刘蔓?接着,他们还排除了以十大名医为重要文化节点的思路,没有了建筑形式,没有了名医的贡献,主题定位如何确立刘蔓?经过无数次的思想碰撞,他们最终选择了“叙事”手法来作为设计的突破点,让不同主题文化自然地流淌在每个空间,让故事走进人们的心里,形成互动与交流,实现空间与经典对话的可能。

一层形象墙

  匠心设计

  *“悬壶济世”主题

  如果人们在医院里能够慢下来关注自己的健康、关注民族的文化,也是一种不错的定位。所以主创团队选择了“悬壶济世”的经典故事作为主题,使用画卷的形式展开中国“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并把医院的客服中心融入画卷,白衣天使仿佛从故事中走出一般,再现人画合一的意境。“悬壶济世”主题的画卷里穿插了大足北山文化中的主要景点,如北山的白塔、著名的一碗水、盘山的通道……用青山绿水的形式把故事呈现出来,让老百姓直接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与经典故事对话、与健康对话。

  * 从入口开始拉开中医文化历史篇章

  主创团队把中医文化经典展现在大足中医院设计中,地面采用竹简的形式(材料为腐蚀铜板),向人们介绍中医文化的辉煌历史,有年代、文字记载、编号,包括了人物、事件、发明,也有大足中医院的大事记及重要文献。体现了大足中医院与历史同行,带着经典走向未来。

一层药房

  * 将名医馆与图书馆合二为一

  主创团队在设计规划上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独立性,把名医馆打造成向文化学习的经典空间。运用名医的巨大影响,把握健康脉搏、展现名家风范、关注大众健康。

  名医堂设在一层,让名老中医贴近百姓,体现“医者仁心”的宗旨。名医馆采用浩瀚的天际作为天棚,展现中医文化,仿佛从天文到地理的博大精深,整个名医馆采用藏经阁的形式,把电子书吧、中医名著、养生知识以及传统的生产用品与名医结合,使患者在查阅的同时可以与老中医互动、与文化互动。

一层中医馆

  * 将百草园纹样运用在地面上

刘蔓_刘蔓青

  有别于以往中医院设置百草园景观,主创重在还原中草药加工之前的美丽。他们把百草纹样作为点缀,运用在地面中,链接水平交通,突出表现百草园的主题文化。让大众在行走的过程中了解药材知识,感受药材生长的独特魅力。

  * 将大足石刻经典的造像元素融入设计

  项目位于石刻之乡大足,设计之初,主创团队便希望大足中医院建成后能作为大足的一张文化名片,体现地域特色。经多番调研,最终决定将大足石刻经典的造像元素融入设计,大足石刻造像施工的过程中,巧妙地揉进了力学、光学、透视学等科学原理,利用岩石、水源等自然条件,因地、因材而施艺。如华严三圣这龛造像,是大足石刻寓力学、透视学原理于艺术构思的典型范例:文殊手捧 1.85m高的七级宝塔,手臂悬空支出 1.2m~2m,塔和手的重量近千斤。为使手臂不断落,匠师们成功运用了建筑力学原理,刻出宽袖袈裟,披肩挂肋飘逸而下,与其身躯相连,巧妙地将重心引到了主像身上。正如木建筑中撑弓、斗拱的原理一般,使文殊手托的宝塔千年不坠。这样的处理既符合力学原理,又体现出宗教的庄严感。

三层口腔中心

  * 采用竹编工艺体现文化特色

  西南地区盛产竹材,竹编工艺也正体现了大足地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大足中医院的设计中,主创团队将竹子转变成一种建筑语言运用在整体空间中,这恰好体现了生态自然的设计理念。将竹材运用在医院病房和图书馆的空间装饰中,不仅加工方便、造型丰富多变、经济适用,还能增加室内空气循环,减少湿热空气的产生。在竹乡,更是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风俗。希望借助这种具有传统文化象征的建筑语言,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沉静、自然清新的医疗环境,创造出一个具有地方自然传统文化的特色医院。

二层超声中心

  * 用药窖“对话”垂直交通

  主创团队特别选择了电梯这个小空间进行特殊设计,让电梯在几十秒的运行时间里,带领人们感受中药藏经窖里的秘密和对文化深深的敬畏。电梯间运用了药盒层层到顶的排列,严谨而有序,正面主题墙两侧用灰镜加强药窖的进深,以小博大的空间感表达了中医经典的博大精深,这是整个中医院文化打造中特别呈现的匠心之处。这是“承神龙文化、传本草精华、续中药神话”的匠心设计,是对中医文化的致敬,让每个人走进电梯时,都能感受到不平凡的中药文化。

一层电梯间

  专家点评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中,汲取了大足石刻的元素,展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入藏经楼形式,与传统中医结合,感受医者仁心,带来视觉和触觉的体验。以“悬壶济世”的经典故事作为主题,以画卷的形式展示 “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并把中医院的大厅中心岛融入画卷,实现人画合一的意境;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整体引入了生态设计的概念,西南地区盛产竹材,竹编工艺更好体现了大足地区特有的文化氛围,装饰软文化设计中将竹子转变成一种建筑体验语言,运用在整体空间中恰好融合了生态自然的设计理念;将竹材运用在医院的病房及图书馆的空间装饰中,经济适用,增加了室内空气循环,较好体现了当地的人文关怀,更好体会设计师匠心独特的良好意境。

——山西省人民医院信息处处长 吕晋栋

  内容来自本刊2017年8期

  中国医院建设匠心奖 获奖作品系列报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Copyright www.xzhswgyxx.com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