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如东微门户”关注我们
南通的城市发展要转型了!
未来一段时间如东哪几个镇最富裕,南通城市将如何转型发展如东哪几个镇最富裕?重点是什么?小编整理了一些权威信息,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干货”!
南通城市转型的目标南通城市转型的目标,就是建设 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创新之都、花园城市。
国务院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南通以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为目标,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要求南通加快建设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
南通提出,到2020年,把中心城区初步建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富有文化魅力的花园城市。这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城市发展的更高境界。
“一主五片两重点”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一主五片两重点”建设的部署,南通将以重点区域规划引领中心城市功能核和景观核建设。这也是我市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
一主五片两重点一主:主城区。
五片:中央创新区、五山及西部滨江片区、南通火车西站枢纽片区及平东物流园、星岛水岸片区、先锋生态涵养片区;
南通将在新城区东部区域规划建设中央创新区,目的是通过打造科创、文创、医学、会展“四大中心”,把这一区域建成南通创新的集聚区、示范区。力争在今年三季度拿出概念性建设方案初步成果。
五山及西部滨江片区要以生态区域管控和生态修复为核心,抓紧完善五山控制性详细规划。
南通火车西站枢纽片区及平东物流园要着眼建设高铁新城、打造南通区域新门户,深化滨江新区规划研究,尽快形成综合服务、生活配套、物流产业等功能性规划。
星岛水岸片区要进一步深化城市设计,深入研究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生态、休闲、娱乐新空间。
先锋生态涵养片区要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强化规划控制,逐步打造成城市生态公园。
两重点: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完善新型城镇体系进一步提升重点镇(中心镇)发展质量,大力实施特色培育与环境改善行动,支持有条件的镇逐步发展成为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
要因地制宜推进一般镇建设发展,培育形成50个左右的特色小城镇。特别是抢抓国家扶持发展1000个左右专业特色镇的机遇,用好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产业集聚区提升,规划布局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镇。
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南通将全面开展城市设计——
彰显滨江临海特色按照建设“花园城市”的理念,深化城市水系、道路、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研究,组织开展中央创新区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继续深化沿江沿运河重点地段、重点廊道、重点节点的城市设计,积极打造特色空间,真正让“滨江城市见江、临海城市近海”。
体现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强化南通“一城三镇”历史格局保护,推进唐闸、天生港等古镇保护利用的深化设计工作,有效保护历史街区风貌,在新城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从整体平面和三维立体空间上统筹中心城区建筑布局,全面加强城市天际线、建筑风格、色彩色调的精细设计,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创造一批独具江海特色的建筑精品。
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围绕城市交通实现“ 外成环、内成网”,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内部交通网络。
连要在“连”字上下功夫。
实施啬园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尽快实现首轮快速路网“环线闭合”。抓紧实施机场大道、火车西站站前快速路等项目,适时启动市区外围快速路网、沿江快速通道等建设,实现主城区与外围功能组团融合发展,力争2018年市区快速路总里程超过100公里。
通要在“通”字上求突破。
实施跃龙路、城山路等重点道路改造,尽快解决交通潮汐性、阶段性拥堵问题。
推进园林路北延、幸余路西延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加强重点组团、重要节点联接,力争到2018年新建主次干道12条以上。
畅要在“畅”字上见成效。
把改善支路“微循环”系统作为重点,采取交通节点疏解、单行系统建构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市区路网结构,疏通“毛细血管”,力争到2018年完成支路建设和交通节点改造项目64项、新增支路里程40公里。
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做精品加强濠河景区资源保护和利用,深入推进环濠河博物馆群建设,逐步再现濠河“五公园”的特色风貌。
加大“五山”与沿江岸线生态资源整合力度,扩大景区生态空间,打造水秀可近、岸绿可亲的滨江风光带。
实施“空转绿”工程,确保三年内建成6座100公顷左右的市级重点公园、4座15公顷以上的市级公园、8座5公顷以上的区级公园和60个小游园。
显特色围绕城市高速公路环线、滨江沿线,加快打造城外围合的生态防护林带,构筑城市“绿色屏障”。严格执行“503020”道路绿化标准,加快沿河绿地建设,确保三年建成城市绿道不少于60公里。
实施城市街道断面优化、道路景观、街面整治、夜景亮化“四位一体”工程,提升道路层次感、序列感,力争到2018年底,建成林荫路、景观大道各8条,新增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3条。
增绿量规划建设郊野森林,到2018年新增郊野森林面积2500公顷以上,打造省级森林公园。
积极鼓励社会绿化,对硬质地面、停车场等开展生态化改造,建成一批花园式小区、校园和单位。大力推广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视率。
做优城市水环境
提高城市综合水面率依托生态廊道、河道整治等工程,推进原有河道拓宽、沿路河道新开,年内开工建设星盛湖、白龙湖,确保到“十三五”末城市综合水面率达10%以上。
推进黑臭河道整治深入开展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对市区45条河道开展截污、清淤等整治行动,对100余条(段)河道实施贯通整治,确保年内完成16个黑臭河道治理项目,到2018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
加强滨水生态廊道建设继续推进“两河两岸”第二生态圈建设,开展城区310条河道605公里岸线生态化整治,打造长江多元化生态廊道和九圩港工业景观廊道,建设生态河堤、构筑景观文化。
健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布局按照混合开发、融合开发的理念,做优城市功能分区,让居民工作、生活、就学更加方便。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资源,以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拓展优质教育覆盖范围,有序实施一批医疗卫生新建、改扩建项目,构建公共文化设施“4+1”网络。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升级和配套管网建设计划,全年完成提标改造等投入33亿元,建成配套管网146公里。
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健全可回收垃圾收运体系,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工程,确保年内市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人口覆盖率达5%。
加快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处置,抓好建筑垃圾处置中心设备提升,增强垃圾收运和资源化利用能力。
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优化城市公交网络,推动中心城区“步行5分钟到达公交站点”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公交分担率达30%以上。继续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
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力争2017年底前开工建设1号线。
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每年新建不少于1000个公共停车泊位;完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推动停车资源分时共享。
纵深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加大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和老小区整治力度,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任务,今年列入为民办实事的30个项目要确保完成。
推进棚改安置和住房保障货币化,完成年度2.2万户的安置任务。
加快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改善市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整治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清理违法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影响公共安全、群众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逐步减少。
推进21个背街后巷、27个农贸市场和城郊结合部等区域整治,尽快消除“脏乱差”现象。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严厉打击偷倒乱倒建筑垃圾行为,全面完成拆迁地块的建筑垃圾整治任务。
提升城市“窗口”和交通沿线形象以绿化、净化、美化为目标,扎实抓好南通火车站及周边、宁启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长江路、通沪大道等6条高架道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景观绿化全线贯通、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加快南通北等城市出入口景观建设。
戳“阅读原文”,下载66如东论坛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