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区块链

华讯区块链

市东中学_市东中学在杨浦的排名

  

  编者按

  2016年7月23日,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杨峻岩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2017年4月17日,一艘搭载逝者亲属的轮船缓缓驶出上海吴淞口码头,按照遗愿,将市东中学他的骨灰撒向大海。为此,我们编发市东中学了杨峻岩老师的专访,既是纪念,又是记录。

  

  扎根教育沃土的

  “老白杨”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杨峻岩专访

  

  1

  男闺蜜

  认识特级教师杨峻岩有六年了。他是个热情、率真、幽默又亲切的人。那些年,我在上外附属双语学校任教。一次,备课组请他来帮助我们集体备课,结束后一起去学校食堂午餐。“海红,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尽管喊我,我是你的男闺蜜!嘿嘿,随叫随到!”他笑着说。其时,电视台正热播《我爱男闺蜜》,同行的两位女教师笑开了花:“杨老师,您也是我们的男闺蜜!”

  杨峻岩是我校聘请的语文学科导师,当年(2015年)76岁,一头银发,圆圆的脸,圆圆的眼,身躯微胖。他的体贴、幽默总是感染着身边的一群教师,老师们戏称他为“老白杨”。每次,“老白杨”来学校参与我们年级教学研讨活动前,我都先电话预约他。我总见他拿出一张自制“课程表”,上面密集地排定了几周的活动内容。

  有时教学任务急,我插个队,“男闺蜜”便有求必应,他会很慎重地在“课程表”上圈圈画画作标记,对我还真是没话说。校园里总是活跃着他和教师们交流探讨的身影。

  2

  退而不休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杨峻岩在上海市市东中学的“三尺讲台”度过了40年教学生涯,本应于1999年退休,但他没有退 ,“延长”后仍在市东中学上课。像他这样的特级教师、杨浦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很多学校争相高薪聘请他,但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这叫“从一而终”。 2004年,杨峻岩正式退休。

  

  然而这棵教育园地的“老白杨”退而不休,退休至今的11年里,他还在一线摸打滚爬,市东中学、上外双语、控江中学、建设中学、中原中学……他是又顾又问,辗转奔波于杨浦、嘉定、宝山等各区,为教师们指导教学。70多岁的高中特级教师还走进小学、初中、高中课堂,与学生打成一片,忙得不亦乐乎。

  

  全家福

  这个被周围人称作“老白杨”的人,对教育的一片“痴情”叫我难以理解:他为何退而不休?是什么让他50多年来坚守在语文教学第一线?

  他笑着告诉我:“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这样不会得‘老年痴呆症’啊 !”

  3

  “杨百点”

  我国的语文教育流派纷呈,百花齐放,教改的形势发展很快,不少青年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不知道如何去教,我们需要专业的指导,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反思并改革教学方法。

  

  杨峻岩为教师们做《谈谈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的讲座

  杨峻岩受邀担任市区各校中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还受聘于新疆等地学校导师。他说现在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五课”:备课、听课、评课、导课、上课。他聚焦课堂教学,从学理上切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内部,分析阐释研究,他对教材教法总能条分缕析,精辟地归纳,总结出许多思考点、关键点、成功点…… 人送绰号“杨百点”。

  他认为语文教学要明确和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指语文性,语文性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所谓教学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教学点”,一个是“训练点”。他把自己的教学点化成七个小点:第一,终点(教学目标);第二,重点;第三,难点; 第四,盲点;第五,亮点;第六,特点;第七,动情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真读、细读、深读、熟读、多读、速读、悦读。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务必做到“十有”:有备(认真备课、备人),有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教学目的、重点明确),有谱(教学设计的总谱),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情(以教学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度(教学难易要适度,讲课要有力度、厚度),有练(精讲多练),有用(学以致用),有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

  学课文要“钻、熟、化”。 钻,钻研;熟,熟记;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他说,要让学生“钻、熟、化”,教师首先要“钻、熟、化”。不钻不熟自然不化,就谈不上能力迁移了。

  说到“钻”, 杨峻岩的“钻”总有他自己的发现,有独到的解读。他绝不照搬别人的成果。他常对教师们说,“教参”上没有讲到的,就看你能不能自己去发现,教学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上《老北京的小胡同》,如何从解题入手的。

  《老北京的小胡同》题目中哪两个字值得我们重视?(“老”和“小”。)“老”是什么意思?“小”又是什么意思?(“老”是时间,历史悠久的古都。“小”是空间概念。“老”写出作者对古都的感情之深。“小”意同“小鬼”“小玩意儿”,表现作者对北京胡同的喜爱之情)

  “要让学生学会发现,教师就先要自己会发现。”有所思便有所得,杨峻岩专题写作了关于审题、解题的文章。他感慨,高考要求学生自己拟题,很多学生不会拟题,导致“上题不正下文歪”。

  4

  师生是相互学习的共同体

  羽菡

  以下简称羽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模式是“满堂灌”,课堂效率很低,好在现在提倡互动的课堂、伙伴合作的课堂,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认识水平相联系。请问杨老师,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聚焦课堂,研究课堂,还要研究学生,教学才能高效。师生是相互学习的共同体。学习则是合作与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我们不是课堂的主宰者。战场上的毛泽东是指挥者,排球场上的郎平是教练,电影拍摄中的张艺谋是导演。教师应是指挥者、教练和导演,我们要做好自己的角色,我们是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要让学生自主发展,践行“先学后教”,切不可一味地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

  杨峻岩

  以下简称杨

  羽

  您说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辅导者,教师具体怎么组织、引领和指导?

  现在不少青年教师不善于课堂提问,我归纳了提问中存在的八个问题:无准备、无斟酌、无质量、无等待、无共振、无变化、无表态、无节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还要教会学生提问。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问题上不给力,应让学生敢问、多问、会问(问到点子上)、乐问(有乐趣有收获),学生还要自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杨

  

  杨峻岩在上外附属双语学校(小学部)为学生上课

  我听过杨老师好几节公开课,他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们也愿意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提问。杨老师说,他们问我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反过来是对我教学积极性、主动性的刺激,能把自己的识见、经历、情感调动起来。有时学生也会提怪问题,有的老师不理会,杨老师说:“对学生的怪问题,一不怕,二解答,三说明,四引导,不要讨厌和责怪,如果解决不了就实事求是吧。我们不是全能的,我欢迎学生多提问,问得我瞠目结舌,问得我汗流浃背都可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学生在钻研,在动脑筋。”

  杨峻岩认为语文课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课,让学生思而有得,学而有趣。一堂充满知识信息量的课,能力训练程度高的课,才是好课。当然教师输出的信息多,还要看学生的吸收量多不多。

  5

  阅读教学的策略

  羽

  听说您去苏州吴中区给教师们作讲座,下雨天还这么赶。

  他们邀请我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作讲座也是自我充电,我准备了好几天,查了很多资料,还重温了自己过去的备课笔记。

  杨

  羽

  您有什么新的发现,又归纳出哪几点?

  我把阅读教学写成五个方面:

整体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

市东中学_市东中学在杨浦的排名

欣赏性阅读;

评价性阅读;

吸收性阅读。

  每个方面都可以具体展开,成为独立的小专题。

  杨

  羽

  说到人文性,语文教师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我看有些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了。

  语文,离不开思想,文以载道。60年代就强调八个字 “因文悟道, 因道解文”。语文课要文道统一。2015年3月11日中国教育报第9版“课程周刊”有一篇文章《语文教学不妨“缺德”一些》。这题目好哇,语文课不能让“德”一统天下,然而“缺德”绝不是“无德”,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水乳交融的,没有“德”的语文课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文”的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

  杨

  6

  教学生看不见的东西

  羽

  什么是吸收性阅读呢?

  “吸收性阅读”,除了吸收思想观点,提升思想认识,还要吸收课文的艺术技巧、写作方法,课文是学习作文很好的范例。我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营养为作文进补。

  杨

  羽

  对,阅读之道也是写作之道呀。

  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教什么?要教学生看不见的东西。这篇文章的 内容和思想感情一般学生看得见,而作者的写作匠心、艺术手法学生往往看不见,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能看到,能欣赏,能借鉴,这样才能提高读写能力。教师备课最要下功夫,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细处、深处、妙处,深切感受作者的匠心和课文的魅力。

  杨

  杨老师曾教看图作文,让学生读一幅漫画。画面上有一个人掉在水里拼命地呼救,在岸左边有五个人看着落水者嘻嘻哈哈地说笑。在右岸的树上有四只猴子首尾相接,连成“猴”索想把落水者救上来。

  

  杨峻岩在上外附属双语学校(中学部)为学生上课

  杨老师请学生们为此画拟出一个恰当的标题。学生们拟的题目有:“新猴子捞月”、“猴手比人手长”、“六个人和四只猴”等。经过杨老师的点拨,有学生拟出了揭示漫画主旨的题目:“倒退和悲哀”。 杨老师说,漫画的题目一般具有含蓄性和幽默感。他进一步启发学生能不能以“___啊___”的格式拟出题目,马上有学生脱口而出“猴子啊,猴子”。 杨老师又给了学生们充分的时间讨论,最后大家取得了共识,认同了画家原来的标题“人啊 ,人”,题目的潜台词是:人不如猴,人性的倒退。随后让他让学生们写观后感。

  如果仅仅是知识渊博,提问巧妙,一堂课很可能变成一个人的表演,杨老师的课不是这样,他就像个导演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益”。

  以上仅是对杨峻岩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掠影。一次次地感受他课堂的生命气息,被他的教学艺术美深深打动。他的语文课强调因文而异,因班而异。尽管有的课文已教过几遍,但凡再教,他总是“熟戏生唱”,“常教常新”, 形成“抓实、教活、求新、育尖”的特点和“快节奏、巧设疑、善点拨、含幽默”的风格。杨老师的课可以做到课课公开。他信奉的名言是“我讨厌抄袭自己” 。

  孔子曰“述而不作”,而杨峻岩是“述而且作”。他孜孜于教学实践探索,对他来说,教学是如此重要,是他将全部青春和心血浇铸的职业生命的存在形态。他聚焦课堂,研究教学,享受教学,永葆教学热情。他还坚持理论学习,坚持教育科研,写下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写下对教材独到的解读。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了教育文章三百多篇,出版了合写的教学专著四十余册。

  他充分利用三块时间写作,即开夜车、双休日和寒暑假。有人说,杨老师你的稿费很多,他说我的白头发更多。

  7

  重视声光色的教育

  羽

  你说的重视声色光教育指的是什么?

  让学生学会“欣赏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很重要,“评价”和“欣赏”是两个概念。现在是多元文化碰撞 ,改革开放的转型期,而我们的文化又比较复杂,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识别力、文化批判力,你不能全部接受啊。学生崇拜明星,一些娱乐记者尽宣传明星的私生活,绯闻满天飞,部分学生价值判断偏颇。学生爱看美国大片,美国大片有没有消极因素?有暴力、色情……打打杀杀的,有没有负面影响?

  杨

  羽

  我看“XX侠”故事是美国人心中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美国大片追求的大多是感官刺激。

  所以说要提高学生的分析力、批判力,学会鉴别,语文教师、德育教师担当起声光色的教育很重要!

  杨

  羽

  您说得很对,现在的互联网很发达,学生知道的很多,但理解的是不是正确?我们教给他们什么?学生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和“两纲”教育,无论是媒体还是教师,都有重大责任,是义不容辞的。

  早在90年代,杨峻岩就把优秀影视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看电影,学语文”、“看电影,学作文”,充分发挥影视艺术的育人功能,搞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市东中学的影视教育经验已在上海和全国推广,杨老师被大家赞誉为杨浦区影视教育的“领头羊”。

  至今他依旧爱看电影,杨峻岩说,课堂上根据课文适当联系有关的电影,增加必要的信息量,这有什么不好呢?语文与电影隔行不隔理呀,完全可以有机结合。他将影视引进语文课堂教学,在实践操作中总结了行之有效的 “六点法”:结合点、剪辑点、衔接点、动情点、思辨点、知识点。他多次参加全国影视教育研讨会,并撰写了许多影视教育的论文,受到领导和师生们的高度评价。

  8

  阅读教学的策略

  羽

  最近有有专家提出教学应该返璞归真,回到常识上来,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语文培养的基本能力——听说读写,这是从语文概念来的 。“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我认为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就是“返璞归真”。要重视语文的双基,抓字词句篇,抓语修逻文。现在很多学生字写不好,错字病句多,而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不佳,语用能力差,表明加强语文的工具性迫在眉睫。你看有的大学生请假条写不来,报纸上曾刊登过一个文学博士连“恕不赘言”的“赘”都不会读,错念成“熬”音。有些青年教师错别字现象也很普遍,提高教师的专业功底和语文素质乃当务之急。

  杨

  杨峻岩曾经打趣说他有个特点“好为人师”。老师们备课遇到问题了,开课评级写论文都来找他。他总是诚心诚意不遗余力地帮人家支招。正如他自己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读写不止,乐此不疲。

  

  杨峻岩老师教学特点研讨会

  经他指导的青年教师有许多,他们专业成长迅速,成为了骨干教师、高级教师,被提拔为中层干部,也有几个担任了中学校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杨峻岩老师是师者之师,他在实践中发现并创造,建立风格,技进乎道,以启来者。

市东中学_市东中学在杨浦的排名

  “无怨无悔无奢望,有心有意有追求” 是他自拟的座右铭。“坚守在教学岗位五十多年,我无怨无悔,对外面的世界并无奢望。”他说,“我有‘心’教书,‘有意’育人,有志在语文教学的园地执著追求。”杨峻岩的自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职业生命之美和职业生命之乐。

  杨峻岩简介

  

  男,1939年5月31日出生,天津市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曾被评为杨浦区拔尖人才和“三学状元”,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1998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00年获上海市“我喜爱的好老师”提名奖。长期担任《文汇报》通讯员,在报刊发表教育文章三百多篇,主编和合写的著作有《特级教师教你作文上台阶》、《作文成功丛书——作文大操练》、《中学作文讲析辞典》、《中学语文备课手册》等四十多本。

  作者简介

  

  羽菡(原名徐海红),期刊编辑。曾经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主编《渴望的杯子——中外现代诗品鉴》(合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入编《上海书画篆刻家名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公众号ID:ddjyzk

  

  转载请注明当代教育微信公众号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ddjy@61cn.com.cn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Copyright www.xzhswgyxx.com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