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图片来源 | 网络
Sādhu sādhu sādhu
引言懈怠:世间上所有的财富都是有漏的懈怠,而七圣财却是生生世世累积越增越多懈怠,他们是:
信心、戒德、与惭、愧,
闻法、施舍、与正见,
有圣财男女不贫,
人天之中不丢失;
圣弟子具有感觉羞惭的心,对身、语、意的恶业感到羞耻,羞耻造作邪恶的业。这种感到羞耻(惭)就是宝藏。
圣弟子具有感觉惧怕的心,对身、语、意的恶业感到惧怕,惧怕造作邪恶的业。这种感到惧怕(愧)就是宝藏。
感觉羞惭的心主要是自尊。
感觉惧怕的心主要是怕智者的指责。
这两者:惭心与愧心,是世间的保护。
真诚的善人,具有惭心与愧心,这光辉的品质,智者说犹如人间的神仙。
这两种品质,佛陀、无上士、天人师称赞它们是神圣行为的有效催化剂。
具有这两种品质的行者不会懈怠,不会偏离正道。
他们有警觉,常觉知自己的责任:一方面他会想错误的身、语、意行为对我不适宜,因为我是善男子,是佛陀与佛法的追随者;再进而他想我要忠诚的面对我梵行的同伴,当他们认为我是在正确的修行时,我不应该做错,做错与懈怠将不是我要对佛陀与佛法的尊敬,这样的态度绝对是对佛陀与正法律的不敬。
只有当我守护好戒条,培育慈爱,忠诚,克制欲望,真实,避开麻醉物,对众生施以无畏,那时才是我真正的服务世间,恭敬导师与他的佛法。
另一方面他惧怕恶业所带来的今生与来世的果报。
具有惭愧心者,他有崇高的行为标准。
在道德上他极为仔细,他不会大意的处理事情,因为这样将不能适宜的完成工作。处事的方法必须纯洁、不伤害、真实、温和、与忠实。
无上正等觉,他的法,与他的僧团,是不能以不忠实、激烈的、不真实的方式来悍卫的。
圣弟子若被攻击,他将不报复。根据佛陀在‘踞子的比喻’里的教导,报复是错误的。在那教导里世尊说:“若有凶恶的强盗以双柄的锯把懈怠你手脚锯掉,懈怠你若含有一丝毫的恶意,你将不能把我的教导付于实践。”
仔细的行者,具有惭、愧心,随时记取世尊的教导,当遇上逆缘受苦时,尽管对方的愿望是摧毁他,他仍以慈爱心去面对。
有效的追随世尊的教法在于培育慈爱心,一个真正的行者会以慈爱心去面对恶人,使慈心变得广大、高尚、遍满,心中无有敌意或害念。